Print
Category: Current Affairs

User Rating: 2 / 5

Star ActiveStar ActiveStar InactiveStar InactiveStar Inactive
 

Disappearance of Argentina:
"dirty war" after the Falklands War

 

(To be translated)

  對于阿根廷來說,30年前馬島戰爭的失敗更像是一次新生。1976年到1983年,軍政府發動“肮髒戰爭”鎮壓异己,上万人“被消失”。這段獨裁陰影下的故事,也成為了阿根廷最黑暗的回憶。

  

  民粹主義政治家胡安•多明戈•貝隆和他的貝隆主義,在阿根廷的歷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1946年,貝隆第一次當選阿根廷總統。上任后貝隆推行有利工人階級的政策,致力于推動國家的工業化,他的思想成為了阿根廷政党中的主流,深得底層民眾支持。圖為1951年,貝隆在布宜諾斯艾利斯發表演講,背景上是他和第二任妻子伊娃的畫像。Haynes Archive/Popperfoto/Getty Images

  

  1951年,貝隆獲得連任。但是發展經濟不力,腐敗問題嚴重,加之与羅馬天主教會之間的矛盾,最終導致他在1955年9月的軍事政變中被推翻。下台后貝隆流亡到巴拉圭,輾轉至西班牙定居。軍政府上台后開始不斷打壓親貝隆的政治派別。圖為1955年9月,政變發生后,伊娃•貝隆的畫像被從建筑拆上,親貝隆政党的大樓被炸毀。AFP

  

  1950年代到1960年代,阿根廷政府更迭頻繁,經濟增長緩慢,社會動蕩劇烈。1960年代后期至1970年代前期,政府未能使經濟复蘇,對親貝隆的蒙特內羅的游擊隊打擊不力,都為貝隆的回國創造了條件。圖為1964年7月21日,布宜諾斯艾利斯,警察向貝隆的支持者發射催淚彈。Keystone/Getty Images

  

  1973年,阿根廷恢复民主憲政舉行總統普選。盡管貝隆被排除在候選人之外,但是貝隆主義党取得了胜利,坎波拉當選總統。7月13日,坎波拉宣布辭職,為舉行新一屆大選鋪平了道路。9月23日,貝隆再度當選總統。10月,他宣誓就職,其妻伊莎貝爾同時出任副總統。圖為1973年,流亡10余年的貝隆返回阿根廷。Romano Cagnoni/Getty Images

  

  新生的貝隆政權在极左与极右勢力的沖突中生存。由于貝隆的右傾立場,恐怖襲擊事件大量發生,政府不得不頒行一系列緊急法令維持公共秩序。1974年7月1日,貝隆逝世,他的第三任妻子——副總統伊莎貝爾接任總統,但在1976年3月24日的軍事政變中被推翻。圖為1976年3月,政變軍人在阿根廷政府大樓前警戒。Keystone/Getty Images

  

  1976年,陸軍總司令維德拉和一批右翼軍官發動政變,軟禁伊沙貝爾,自任總統。接管政局的“軍人執政委員會”隨后宣稱,為了“結束腐敗和顛覆活動”,在阿根廷全境實行軍事管制,議會被解散,民間集會被禁止。阿根廷進入了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圖為1976年3月24日,政變軍人集團首腦維德拉宣布就任總統。AP Photo/Eduardo Di Baia

  

  政變之前,維德拉就曾表示:“阿根廷的許多人民是應該死去的,這樣國家才會再度變的安全。”政變后,一些富裕精英的保守主義者也鼓勵軍政府使用應該“處理”的人民清單來控制情勢。軍政府開始對反對派人士實行殘酷鎮壓和迫害,展開一場“肮髒戰爭”。圖為1977年,布宜諾斯艾利斯,士兵攔路設卡,對一名司机進行搜身。AFP PHOTO Ali BURAFI

  

  “肮髒戰爭”期間,“強迫失蹤”(不遵循任何司法程序的有計划秘密綁架)被用作在社會中散布恐懼的一种策略。因為這种做法所產生的不安全感并不限于失蹤者的近親,而且還影響到所在社區和整個社會。圖為1982年3月20日,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名參加抗議示威的工人遭到逮捕。AFP PHOTO / Daniel GARCIA

  

  被綁架的民眾往往遭到刑訊逼問和虐殺。阿根廷海軍机械學校是當時最大的秘密酷刑和殺戮集中營,被用來秘密關押并酷刑折磨5000多名异見人士,只有200多人存活下來。圖為1982年3月20日,布宜諾斯艾利斯,士兵將民眾塞進警車送往關押地點。AFP PHOTO Daniel GARCIA

  

  軍政府還使用飛机或直升机將异見人士扔下大西洋或阿根廷的河流 ,并且事前會喂受害人服食麻醉藥,讓他們無法反抗或求生。圖為1975年在烏拉圭海岸上發現的尸体,手腳均被困住。AFP

  

  1977年,兩名從事人權活動的法國修女在阿根廷遭軍政府綁架并殺害。AFP

  

  根据阿根廷官方統計,在1976到1983年的“肮髒戰爭”期間,9000人被綁架、拷打致死,但大多數人相信,真實數字可能接近3万人。圖為軍政府的主要領導者,也是“肮髒戰爭”的策划者。REUTERS/Str MBH/HB

  

  因為軍方隱瞞資料,事后的調查取證變得异常艱難。每到星期四,不管刮風下雨,都會有許多頭戴白色三角巾的老婦人,集合在位于布宜諾斯艾利斯市中心的五月廣場上,拿著照片呼喚自己沒有回家的孩子。圖為1982年,“五月廣場母親”們冒著大雨堅守在廣場上。AFP PHOTO/Daniel GARCIA

  

  她們四處奔走,聚集在警察局、法院和監獄的門口大聲抗議。盡管特務的盯梢和跟蹤如影隨形,但是他們只要試圖帶走其中一人,就會有几百位母親一齊前往警局要求被當做同案犯處理。圖為1980年,“五月廣場母親”手拿橫幅游行。AFP PHOTO/Daniel GARCIA

  

  1982年,布宜諾斯艾利斯,“五月廣場母親”在政府大樓前集會抗議。AFP PHOTO Daniel GARCIA

  

  1982年,布宜諾斯艾利斯,“五月廣場母親”在游行中試圖沖破警察的封鎖。AFP PHOTO Daniel GARCIA

  

  面對國內罷工不斷、社會越發不安,軍政府試圖通過轉移社會焦點來緩解矛盾。圖為1978年,維德拉接見帶領阿根廷男足在本土奪得世界杯冠軍的教練梅諾蒂。

  

  1982年4月2日,當時的軍人總統加爾鐵里派兵占領了阿根廷与英國有主權爭議的馬爾維納斯群島,企圖借由戰爭帶來的民族主義情緒籠絡民心。阿根廷占領馬島的消息傳回國內,數十万人聚集在總統府前高唱國歌,高呼口號,歡慶胜利。全國十多個政党一致表示支持政府的行動,總統加爾鐵里的威望達到頂峰。圖為1982年4月10日,廣場上興奮的人群。

  

  然而,英國不惜重金組成強大的特混艦隊殺奔馬島,英、阿爆發戰爭。歷經70多天的戰爭,6月14日,阿根廷駐軍司令梅南德茲少將向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摩爾少將投降。阿根廷戰敗,9800名阿根廷軍人成為戰俘。圖為被擊沉的阿軍“貝爾格諾將軍”號巡洋艦。

  

  1982年5月21日,圣卡洛斯灣投降的阿根廷部隊丟棄的鋼盔。

  

  馬島戰爭的失敗也加速了軍人集團勢力的終結,阿根廷總統加爾鐵里于同年6月17日辭職下台。圖為1985年11月11日,加爾鐵里,空軍司令等三人因為在馬島戰爭中的瀆職等行為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軍事法庭出庭受審。

  

  一年后,軍人政權退出歷史舞台,阿根廷恢复憲制。1984年10月,阿方辛就任總統。新政府很快開展了對維德拉集團的清算,成立了“全國失蹤者委員會”。圖為一名曾經“被消失”的幸存者回到曾經監禁自己的地方。AFP PHOTO Enrique SHORE/CONADEP

  

  1983年,布宜諾斯艾利斯,人們發現數百具在軍政府獨裁時期失蹤的遇難者遺骨。AFP PHOTO Daniel MUZIO

  

  2001年,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一名前阿根廷軍政府軍官即將被引渡至西班牙受審。AFP PHOTO/Alfredo ESTRELLA

  

  2005年1月14日,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一名涉嫌使用飛机墜殺异見者的前阿根廷軍政府軍官被抬進法庭。

  

  2010年,阿根廷蒙羅,軍政府獨裁時期的失蹤者肖像被放置在一個庭審現場。AFP PHOTO / JUAN MABROMATA

  

  2006年3月24日,正值1976年的軍事政變發生30周年,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抗議者將維德拉的頭像模型燒毀。AFP PHOTO/Daniel GARCIA

  

  2010年12月9日,意大利羅馬,阿根廷攝影師Gustavo Germano舉辦一場名為《缺席》的攝影展,照片里的孩子在“肮髒戰爭”中失去了雙親。馬島戰爭距今已過去30年,軍政府的時代也早已過去,但當年的大屠殺卻是阿根廷人民永遠的痛,它留下的巨大瘡疤在几十年內很難愈合。AFP PHOTO / ANDREAS SOLARO

Hits: 5766